中国人传统重视子女教育,一个响了几十年的口号:再穷不能穷教育!两位算是富人的朋友,我感触很深。
一个在“改革开放”初期,还未成年就随父母一同做生意的朋友,当时算是有技艺的人,积累了一些财富。一零年后,没能跟上产业转型,公司倒闭,靠出租房子为生。儿子没能考上“好”大学,用剩下的全部积蓄,有二百多万,把儿子送到欧洲名牌大学,读企业管理。学成归国,在一个鞋店当服务员。
一位认识都有四十年的朋友,在一个效益还算可以的企业当总工,爱人是一个建筑企业的技术员,收入低不了。但从夫妻二人营养不良的面色看,生活水平极低,更没有炫给人看的豪车、豪宅。女儿高考被一所985大学录取,学习产品外观设计。大三转到意大利一所名校完成了本科学业,之后又在欧洲攻读硕士、博士。我在网上查,学费累加要三百多万!女儿学成归国,在公司里工作,假如她就在国内完成学业,也能干一份这样的工作。
流行的教育观念,重名牌大学学历,轻视对孩子读书、实践、干好工作能力的培养,这是当今人们在教育上的误区。一些相对富裕的家庭,用巨资把孩子送到教育环境好的欧美国家接受教育,认为孩子就能像詹天佑、李四光等最早留学归国的人一样,成为顶尖技术人才。但却不知,中小学的应试教育,孩子已经失去了正常的心理。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,它被固化在未成年保护法中,不偏离未成年保护法的规定,国内孩子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。